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鱼跃龙门[重生]_42





  不过好在李妍也才十六,翻了年之后才满17岁呢,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议亲,还是等自己的小儿子鸿哥儿参加完今年的科举之后再说亲吧。

  万一鸿哥儿今年中了秀才,和妍姐儿议亲的人家档次不就又可以提高一层了么?现在闻讯而来的人家里面虽然也有一些好的,但是她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得劲儿,总觉得是冲着钱来的。

  第34章 考中秀才

  第三十四章考中秀才

  与此同时,一同暴富起来的方宝英就没有那么惹人注意了,主要还是因为她此时人不在京城之内,没有卷入这些风风雨雨的漩涡之中,李家的人也没有刻意放出风去还有部分房产虽然在李徽手里,但是所有人不是她。

  方宝英自然也从李徽、李妍的来信之中知道了自己在京城的投资涨了一百多番,她自然也是激动不已,但是还不至于为了钱赶回京城去做什么,她现在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待在家里为借住在她家中的李鸿过准备饮食,好好地为他做好后勤工作,希望李鸿过在秀才试之中能有好的表现。对于她而言,钱财什么的都是浮云,好好鼓励自己未来的夫君上进才是正经事!

  于是她的各种房子、铺面还是放在李徽手上,李徽自然不会急着变卖她的那些财产,帮方宝英把财产捂得紧紧的呢!外人也不知道有方宝英这么一号人。

  同时,因为赵季氏没有跟来,赵志刚家中没有一个主持中馈的人,照顾李鸿过就没有那么方便了,于是李鸿过一直是借住在方家复习的,只是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到赵志刚家中去向他请教学问。

  李梅几次来送汤食,想要留在方家照顾李鸿过,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每次他拒绝以后,李梅都是眼泪汪汪地看着他,甚至有时候还明确地鼓起勇气问道:“少爷,梅儿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你以前不是这么对梅儿的!”

  可是让她失望的是,无论她怎么做可怜状,李鸿过只会冷冷地看着她,然后淡然地说道:“我不需要你伺候,我在方家过得很好,宝英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

  “可是方小姐毕竟不是李家人,方家毕竟不是李家啊!”李梅悲愤地怒道。

  李鸿过说道:“这有什么区别?宝英很快就会嫁进李家了,我从来都把她当做一家人的。”

  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李梅的母亲根婶也发现了苗头不对,因此将李梅拘在家中,不让她再去打扰少爷的功课了。少爷可是李家唯一的希望,这次恩科对少爷和整个李家都特别重要,她怎么也不可能让女儿成为罪人的。

  但是李茂祖从县学里面跑回来要和李鸿过一起住,李鸿过没有拒绝,他和李茂祖已经有多年的默契了,住在一起还能得到李茂祖的照顾,复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他心中也是满意的。

  李茂祖只有十三岁,仅仅是在县学里面念书而已,今年的恩科中他还没有资格参加童子试,因此他过来和李鸿过一起住也耽误不了他什么。再说了,李茂祖今年才进学的,虽然以前做李鸿过的书童打下了一些基础,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如果进学不到一年就能考上童子试,那么他就是比李鸿过还厉害的神童了,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倒是李鸿过不时地在李茂祖念书的时候提点他一些,让他甚至比一个人住的时候学习进度更快了。对此,李茂祖心中也是感激不已的。

  转眼间秀才考试的时间就到了,照例还是李茂祖和方忠坐着马车送李鸿过去县学里面赴考的。

  因为今年秀才试和童生试是在一起考的,所以在县学门口的人比起李鸿过参考童生的时候更加的多了,李鸿过好不容易才在李茂祖的护送下挤到了县学的门口。

  照例是县令大人和学正大人发表了言论后,考生们就入场了,与之前不同的是,学正大人看着站在前排的李鸿过对他点头微笑示意,惹得他旁边的士子们对李鸿过羡慕嫉妒恨。

  考童生试的学子们排的队伍比较长,而考秀才试的学子们就少多了,只有小猫两三只而已,李鸿过不一会儿就检查完了拎着自己的篮子进去了。

  虽然都在县学里面考试,但是考童生试的学子们和考秀才试的学子们分坐贡院的最东最西两边的房屋之内,互相不会看见、也不会干扰。

  童生试照例是考四天,考四科,可是秀才试反而只考两天两科就可以了。这倒不是说秀才试比童生试简单,只是因为在秀才试中只考经义一个大类,减少了很多其他的科目的内容。但是对于经义一门而言,从以前童生试的考一天一门变成了考两天,而且试卷难度也提高了很多,再加上很多都是些主观题,根本不容易出彩,和主考官的批卷官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关系,反而不容易把握,不容易考中。

  第一科是基础的经义对答,与考童生试时候的经义一科类似,都是些填空题或者是解释大儒的经义原文意思的题目,比较简单,只要凭自己的记忆力去考试就行了。不同的是童生试之中的经义范围比较小,而秀才试之中的经义题则涉猎的书籍较多。所以大秦朝才规定童生试和秀才试不在一年考,因为当年考上童生的人完全没有可能在几个月内看完其他的那些书本,考上秀才的!

  当然,李鸿过这个前世里就苦读过各种为了考上秀才而设置的偏门参考书的人例外。

  李鸿过记忆力很好,而且对于他这种年纪的人来说,脑子也会比成年人好使得多。这种背诵默写的东西对于李鸿过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很容易就答完了,而且这一次他答完以后只是认真检查了一遍就早早交卷了,并没有像考童生试之时一样等到一觉睡醒之后再检查几遍。

  因为秀才考试与童生考试不同,童生考试是有一个分数线设定的资格考试,只要你过线了就可以成为童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排名只是一个名誉而已。

  但是对于秀才考试则不一样,它是一个淘汰制的选拔考试,有着名额的限制,排名就比较重要。你交卷的时间会在你的试卷被密封之后写在试卷外面,而且秀才考试之中的排位比较重要,大家都会纷纷去争“案首”,因为如果能够考中一州的“案首”,那么当年去参加举人试一般都不会落榜。

  而秀才考卷之中主观题这么多,又没有一个可以量化分数的标准答案,在两份试卷都很好的情况下,点谁做案首呢?自然是约定俗成的比试卷上面的交卷时间了!谁做得快,谁就是案首!

  当然,这种比较也要在内容上不相伯仲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如果两份答卷内容差别太大,那么答得差的那一份就算再快也不可能名次高过答得好的那一份。

  秀才试中的第二科就主观性比较大了,已经是开始作文了。试卷相对于举人试和进士试来说算是比较长,会针对一个问题,摘抄几个大儒不同的观点,然后让你对此进行比较,你比较支持谁的观点,然后写出一篇文章来论述你的观点。当然,你也可以谁的观点都不同意,答出自己的新观点来,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样的话,写得好了自然是一飞冲天,写得差了剑走偏锋,或许就会落榜也说不定呢!

  在李鸿过面前的是今年的秀才试题,一边是孟子提出来的性善论,一边是荀子提出来的性恶论,你更支持哪一边?

  李鸿过自己其实两边都不支持,他觉得一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端看他生长的地方是哪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已。如果这样的话算是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也不算太偏,早就已经有大家提出来过了,照这个方向写似乎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