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节(2 / 2)


  糖葫芦一个三文钱,虽然也不贵,但是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也是偶尔才给孩子买一个解解馋。

  苏晚灵光一泄,脑子里有了主意。

  村子里面还有后山上,有很多野山果树,那树结出来的野山果,又酸又涩,村里的孩子,就算是没有零嘴儿,也不会去吃它。

  原主曾尝试过各种方法,找出了能把野山果的涩味去掉的办法,然后把去掉涩味的野山果做成糖葫芦,虽然味道稍微不及糖葫芦,但是也挺好吃。

  原主拿野山果做成的糖葫芦给王家人吃,王家人好日子过惯了,都嫌弃的说这哪比得上正经的冰糖葫芦,于是原主便把用野山果做的糖葫芦放在脑后了。

  野山果不要钱,用野山果做出来的糖葫芦,味道只比用山楂做出来的稍微差一点儿,但是成本比用山楂做出来的糖葫芦能便宜七八成,如此卖价也能降低,大人们也都会舍得给孩子买上一个。如此便能实现薄利多销了。

  平日里没人有主动摘野山果,那东西在村里要多少有多少。

  正经的冰糖葫芦,原材料中用到了山楂果总量比糖的总量贵,野山果不用花钱,便是压缩了很大一笔成本了。

  第37章 37  王洛生的忧伤

  苏晚转过身去给沈丫丫买了两个糖葫芦, 刚要付钱,沈丫丫却掏出了六文钱。

  这六文钱还是之前苏晚给沈丫丫的那十文钱里的。

  一个糖葫芦是三文钱。

  沈丫丫对苏晚道:“苏晚姐姐,你给我买一个, 我也给你买一个。”

  沈临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教过沈丫丫算术,所以沈丫丫便能够算出两个糖葫芦是六文。

  苏晚捏了捏沈丫丫的鼻子,道:“那好吧, 就我给你买一个,你给我买一个吧。”

  苏晚和沈丫丫吃着糖葫芦又在小吃街上转了一圈, 倒是没再买别的东西,沈丫丫吃了一个糖葫芦, 以及很满足了,完全不会像别的不懂事的小孩, 看到什么就会要什么。

  边在街上转悠着,苏晚对沈丫丫说:“我明天要雇你干一个活。”

  沈丫丫抬头纹道:“苏晚姐姐你让我干什么我便去干什么, 你哪里用得着雇我呀。”

  苏晚开玩笑:“要是不是雇你,让你帮起忙来我还得担心你会累坏, 要是花了银子,我便能使劲儿地使唤你了呀。”

  沈丫丫也大大方方:“那好吧,苏晚姐姐, 你让我去干什么。”

  苏晚道:“明天,咱们两个去把村子里面还有后山的野山果全都摘回家里, 你帮我干一天活,我给你三十文。”

  沈丫丫道:“你给我十文就已经很多啦,还有, 那也山果又酸有涩,也没有什么水份,我们摘野山果干什么啊。”

  苏晚也不因为沈丫丫是小孩子就把沈丫丫糊弄过去, 把要用野山果做糖葫芦的想法和沈丫丫说的清清楚楚,并且告诉沈丫丫她可以去掉野山果的涩味。

  沈丫丫道:“苏晚姐姐,你的法子我是不会告诉其他人的,若是让其他人知道了,便会和我们抢野山果了。”

  苏晚给沈丫丫眨了一下眼睛:“聪明。”

  苏晚和沈丫丫逛够了,在和沈临约好的地方等了一会儿沈临,就见沈临也过来了。

  没等苏晚问,沈临倒是率先开了口:“这是以前没有出来挣银子的心思,便也没问没打听过,这一用心问了,能挣银子的地方还真是多。”

  苏晚往详细问了问沈临,得知沈临问了东街上的那几家店铺,都在招人,有招干活的伙计的,也有招账房先生的,还有招和东家一起出海跑船的,且这出海跑船还不是干苦力,是帮着东家点货出主意的,这个最是挣钱,出海跑一趟一个多月,若是顺利,便能挣个三十多两银子。

  沈临这才发现自己以前是有多无知,之前自己的脑子里面只有种地和读书两件事情,最好是通过读书走上仕途,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后来父亲不在了,他便想着回来种地,毕竟种地是最稳妥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别的。

  但是这不出来问不知道,问了才知道,只要是有本事,挣钱的路子还是很多的。

  士农工商,青石村里的村民都瞧不上那些做工的和做买卖的,但是沈临现在最不怕的就是被瞧不起,最却的就是银子。

  沈临告诉苏晚,等到把玉米全都收起来了,他还要来青云县里多转转,趁着冬日里没有农活,找一个活计,多挣些银子。

  以往的冬天,沈临除了在家里照顾母亲和妹妹,还要帮着祖父祖母还有大伯家干好多事情,并且还要上山砍祖父祖母还有自己家里一年的柴火,一整个冬天,沈临并不闲着。

  苏晚很是赞成沈临冬天想要在县城挣钱的想法,苏晚道:“的确,现在什么脸面什么为祖父祖母尽孝,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多挣銥誮些银子,去青州府给沈家婶子找个好大夫,把沈家沈婶子的腿瞧好。”

  苏晚又道:“对了,你也不用太担心你祖父祖母的想法,反正无论你怎么做,你祖父祖母都不会满意的,你子啊他们那里,都是不孝子。”

  若是旁人,苏晚定然不会这样多说,毕竟这样说出来也有挑拨之嫌。不过今日和昨日苏晚还是看出来了,沈临好像明白过来了,苏晚索性趁热打铁。

  沈临淡然道:“我打算,以后大伯家怎么孝敬,我便怎么孝敬,如果和大伯家做成一样,还不能让他们二老觉得我孝顺,那也确实不是我的问题了。”

  苏晚一笑,看来这沈临,这回是不打算愚孝了啊,沈老大一家只会拿沈老头的用沈老头的,为沈老头和沈婆子做过的事情微乎其微,沈临说要和沈老大家做的一样,便也是不打算做了的意思了。

  苏晚简直想为沈临拍手叫好。

  以往秋收结束之后,沈临便会给沈老头和沈婆子准备冬天用的柴火,而沈老大一家一点儿也不为沈老头家准备,不仅如此,沈老大家还要去把沈临给沈老头沈婆子砍来的柴火拿来用。

  苏晚还是想确认一下,便问:“你狠得下心?”

  沈临答道:“之前是我太蠢。”

  苏晚很欣慰,他能认识到是自己太蠢就是好事情。

  苏晚和沈临还有沈丫丫回了青石村的谷场上,杨五正在拉着一车的玉米正走了过来,杨家的其他几个兄弟正在谷场上面搓着玉米,杨五一件沈临和苏晚过来了,忙道:“苏晚,你这牛车可是帮了大忙了,我家把一半的玉米都拉回来了,这能提前个几天完工了。”

  在谷场上搓着玉米的杨大也对沈临喊道:“沈临,等我们把家里的玉米搓完了,就给你搓,你家那点儿玉米,我们哥儿几个搓上一天就给你搓完了。”

  沈临这次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只朝杨家几个兄弟拱了拱手:“那沈临就先谢谢哥几个了。”

  有的时候,拒绝别人的帮助和好意,才是无礼。

  一味的多说感谢,不如记在心里,日后好生在别的事情上回报。

  沈临再回来谷场,是为了和苏晚取上牛和牛车去给隔壁村还回去的。杨五见天色也不早,便道自己给牛喂了水和草在给他们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