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三十六章燕国大殿





  蓟外,信平君廉颇驻扎军队在了这里,这个时候他已经和乐乘的军队会合了好几天了,他一路上可以说是畅行无阻,十多万的大军一下子就到了蓟的城门之外。

  蓟,就是燕国的都城了,在现今北京的西南。廉颇这一路打起来,真的是所谓的畅行无阻,根本没有什么燕军挡得住他这一队人马,很多人都听说了,鄗代之战,六十万的燕国军队完全被击退了。

  六十万,就被二十五万的军队击退了,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场大捷,不是出现在秦国,出现在楚国,竟然是出现在赵国。

  赵国,长平之战被人坑杀了四十万的青壮,一个连赵括那样无知的人都可以做主将的一个国家,竟然打了一场大捷。事实上在那个时候,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这个故事,让很多人淡忘了,在赵国里面还有廉颇这样的老将存在,现在廉颇又一次的出现了,很多人都很惊讶,这样的老家伙竟然还有那么大的能耐。

  最主要乱了的,也不仅仅是燕国的士兵,还有燕国的国民,因为他们也算是真的被吓坏了,而且乱,主要就是一种对燕王的不信任,很多人心里想着,要是当时没有去进攻就好了。他们都觉得就是因为燕王的无能,所以害燕国现在的百姓要遭殃,现在的士兵要去迎击。

  被派出去打仗的士兵,他们其实实力一点都不弱,只是他们害怕,在战争之中,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害怕,刀剑无眼,下去就是毙命,但是现在燕军的人在打的时候,一见到赵军,手就先软了,一刀一剑,完全没有什么攻击力,在打斗的时候竟然还思考了起来,这样只可能成为别人的战功罢了。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输得越多,燕国的军队就会越弱,现在,连蓟城都被人包围了起来。事实上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在赵国军队身上就变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因为他们在战斗之中可是说是越杀越勇。

  在当时两军对战的时候,赵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士气,就是勇气,这样的勇气当然是在一场场胜利的战斗里面被延续下来了,廉颇也感到欣慰,其实在当时长平之战之后,廉颇对于现在的赵军是十分的担忧的,因为他也害怕赵军出现像是燕军现在这些士兵一样的情况,当时也确实有这样的苗头,只不过赵国被一个年轻人改变了。

  赵学的出现在当时确实是十分的必要,平原君也很顺势的将赵学塑造成了一个十分光辉勇敢的英雄形象,这一个做法,确实挽回了不少赵国人的信心。

  燕国就没办法这样了,他们也没有思考的余地,廉颇的进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又有谁会想得到,一开始明明是自己掌握了优势,还没有多久,敌人的军队竟然是攻到了自己的城下,这个时候的燕王才是真正的着急了。

  据说栗腹已经被杀害了,卿秦也已经投降了,两个主将都已经这样子的,自己的六十万大军,死的死,降的降,根本就没有多少剩下了,现在蓟城里面是有军队,约是五万左右的侍卫,但是这样的侍卫就算再多一倍,其实也是威胁不大,赵军的士气实在是太盛了,而燕军的士气太过弱小了,弱小得让廉颇看到了也有点想要笑。

  兵临城下,蓟城里面也已经召开了一个紧急的大会,在燕王坐在王座之上,却是一点都不舒服,他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的位置是这么的不稳定的,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了,他只能发言,问下自己下属的意见了:“大家认为现在应该怎么做?”说的话里面也没有多少修饰成分,十分的白话,燕王确实有些心慌的。

  这个时候的燕王突然想起了乐间,在当时鄗代之战的时候,乐间也进言了说不要才去攻击,但是燕王喜却没有听信这个想法,现在看来,乐间的说法是对的,燕王喜也后悔了,他确实觉得自己本该去听乐间的话的,只不过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这种东西,现在的燕国朝廷之上也见不到乐间了,乐间早就已经逃走了。

  乐间倒是个聪明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个燕国待下去了,即便燕国赢了,他还是很危险,因为其他人肯定会排斥他,燕国输了,那本来就是一种灭国的危险,因为燕王是一个不听别人劝告的人,那么乐间留在那里的意义也不怎么大。

  所以,现在燕国里面竟然没有人会提出什么意见,这让燕王有些失望。

  一个那么大的国家,难道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建设性的话么。

  “大王,太子求见。”其中一个人传话道。

  太子,在燕国里面出名的太子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燕国太子丹,他做了一件大事,确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他曾经派荆轲去刺杀过秦始皇帝。现在的太子丹只不过是十多岁的少年,但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十分出名的人物了。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太子丹的心思十分的细腻,而且才智过人,经常做出很多让人惊叹的事情,燕王喜也觉得很开心,因为在这个国家里面,这个小孩反而是最帮得上忙的人。

  或许开心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太子丹是自己的儿子吧,一种作为父亲的自豪感。

  现在燕国面临大危机,这一个太子又怎么可能不出面了,显然听到了风声的他,早就已经在想办法了,现在出现在燕王的面前,也肯定有了他自己一套的方法。

  太子走进了大殿之上,燕国的大殿和其他诸侯国的大致相同,用的都是金黄色,主要呈现出一种华贵的气息,而太子丹的气质和这些金黄色十分的匹配,似乎他这样的一个人就是注定生在这样的宫殿里面。

  任何一个见过他的人都不会质疑他的气质,他似乎就是一种天生的帝王之才。这一次他进来,后面还带着几个随从,这好像都是燕国太子丹的门客,他虽然在现在的地位比不上战国死公子那么强盛,但是也确实是一个让人信服的人才,很多人也都投靠了过来。

  “参见父王。”燕太子丹见了燕王说道。

  “现在大殿之上正在商讨要事,你来这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么?”燕太子丹这样子突袭进来,燕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事实上他知道燕太子丹现在进来肯定是为了禀告一些重要的事情,因此燕太子丹反而是燕王的一个救星那样的存在。

  “儿臣知道,儿臣是为了像大王你推荐一个人。”这个时候,燕太子丹稍稍站过了一边,在他的身后出现了一个人,文质彬彬,留着小胡子,似乎是一个儒生。

  “这位是公孙云公孙先生,之前是栗宰相手下的一个食客。”燕太子丹轻松地说道。

  公孙云在当时的鄗代之战里面就逃了出来,扔下了栗腹逃了出来,因为他知道这个栗腹是个不成气候的人,所以也不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公孙云也觉得自己可以为自己打下一片天,于是他自己走了,逃到了太子丹的府上。

  要是一般的食客,又怎么可能见到太子丹,而且现在还能得到太子丹的引荐呢?很明显,公孙云也确实不是一般人,他懂得如何在第一时间里面捕捉别人的心里,他说他有关于鄗代之战的情报要说,于是太子丹就见了他,两人的年纪相差了一轮有余,不过谈起来,太子丹却没有感觉到太大的代沟,反而认为这个人说话头头是道,确实是一个人才,而且他的情况分析也十分的到位,他知道这样的一个人是现在燕国十分需要的,因此他觉得将公孙云推荐给了自己的父王。

  燕王第一眼看到了公孙云,其实也说不上是什么欢喜的感觉,只不过觉得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满腹心事的人,现在燕国正处于缺乏人才的时候,只要能够为自己提出好的建议,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不过听到了这个人是栗腹门下的一个食客,不免会有点看低的感觉,毕竟这个人他也没怎么听栗腹说过。事实上公孙云虽然很帮得上忙,但是栗腹却不会再燕王面前提及他,一切公孙云的计谋都说成了自己的计谋,久而久之,这样的一个人就只成为了栗腹背后的一个智囊团了,燕王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那公孙先生对于这一次的事件有什么妙计么?”燕王问道,其实他也不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只不过现在大殿上面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什么建设性的建议,因此燕王也只能够问他了,语气也有点敷衍。

  “我认为,现在只能和赵军议和。”公孙云淡淡地说道。只不过他说得多淡都好,其他人都不会领情。

  议和,简直就是一个国家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