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节(2 / 2)


  那几个青年男女直接羞红了脸,爹妈的想法他们不是不知道的,送他们过来不就是想让自个儿跟方老三家的大学生多接触接触的吗?

  虽然他们这些人没啥文化,但有总有人想着,万一瞧对眼了呢?以前那些城里来的知青一开始不也都眼高于顶的吗?后来还不是有人跟他们村里人结婚了吗?

  现在让他们问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孩子,真的好羞耻,一时竟没人开口。

  有那脸皮厚的婶子,就推着自家十七八岁的男娃往方立安跟前去:“小安那,我家宝贵有问题,你给解解?”

  方立安看那大婶一脸喜色,哪里不知道这个是针对自己来的?她虽然心里不舒服,但面上不显,和气道:“什么问题?尽管说。”

  那个叫宝贵的立马指着书上一道题说:“这道。”说完打算直接蹲下来,听方立安给他讲题。

  方立安连忙制止他:“这题啊,不用问我,我弟就会,让他给你讲。”

  宝贵看她指的是旁边那个十岁不到的娃娃,脸一下就烧了起来,真是太丢人了,她什么意思!只能忍着巨大的羞耻感听方立业讲题目,听完,头也不回地跑了。

  宝贵娘跟在后头边追边喊:“宝贵,等等娘啊~跑慢点~”

  余下的人一时陷入了僵局,问吧,怕方立业会做,确实丢人,不问吧,又怎么脱身呢?

  方立安也不着急,跟方立业一起静静地打量这些人。那眼神明晃晃地在说:“你们尽管问,我和我小弟一定给你们解答。”

  没几分钟就有人撑不住找借口跑了,剩下的人除了真心来请教问题的,就都是年纪不大的毛娃子了。

  后面几天,来的人就少了很多,让方立安四人勉强过了几天安静日子,到八月十号终于可以打道回府了……

  第27章

  方三山的爹娘方有山和胡氏都是民国前生人,如今已经七十多岁高龄,身子骨至今硬朗得很,两人自分家后就一直跟着老大方大山住。

  方大山性格憨厚,待人宽和,家里婆娘张丽霞也是个老实人,从不掐尖要强,娘家当年在战火中失了音讯,到现在也没有任何消息。大伙儿都猜人八成是没了,不然这么些年咋能不回老家。

  大伯家生了一水儿的儿子,从老大到老五个个带把儿,而且个个都像大伯,老实巴交的,地地道道的农民。

  大伯家最小的五堂哥比方立新大三岁,兄弟几个都早早地结婚成家了。大伯觉得自个儿身体好,还能干个十几年的活儿,便把他们都给分了出去,谁都不跟,夫妻两人带人爹娘过日子,让儿子们每年交点粮食交点钱就行了。又说等他干不动了,再让他们服侍他,谁家尽心就把老宅子留给谁。

  老二方二山脑袋瓜子机灵,性格跳脱。有点小聪明,鬼点子也多,娶的婆娘心长得跟筛子似的,全是心眼。靠着这点子机灵劲儿,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二伯家是三个儿子和两个闺女。前头老大老二都是儿子,老三老四是女儿,最小的是个儿子。老大快三十了,老二比方立新大上两岁,老三比方立新小一岁,老四比方立平大一岁,四人都成家了,剩下的老小才十五。现在整天被他爹妈压着学习,指望着家里也出个大学生。

  老三方三山从小就性子沉闷,话特别少。他们这地儿刚解放的时候,他刚十几岁,连夜收拾了几件衣服,带了几块饼,去了城里。一同去的还有其他十几个小伙子,结果别人被当成盲流被劝说遣送回来的时候,他留在了城里当了工人,端上了铁饭碗,还娶了城里媳妇儿。村里谁不说他是个有本事的,如今一门出了三个大学生,这可是真发达了,好日子还在后头!

  方家除了三个儿子,还有三个闺女,一个嫁去了隔壁村,一个婆家就在小阳村,还有一个小时侯体弱多病没留住。两个闺女嫁出去之后,一般只有逢年过节会和娘家走动,现在兄弟家里厉害了,出了三个大学生,和娘家走动变得频繁起来。

  以前方立安只知道有两个姑姑,但姑姑家具体什么情况,她也不知道,有几个表兄弟姐妹也不清楚。后来即便姑姑们和家里走动频繁,她和大哥大姐也看不到,因为三人都在首都上学。

  这几天住在大伯家里,终于见到了两个姑姑家表兄弟姐妹们。让人不舒服的是,大姑二姑只把他们家年龄小的孩子送过来,让跟着他们学习,年龄大的表哥表姐只见了一面就没再来过。方立安在心里默默吐槽,大姑二姑真是高看了她这个脸盲。

  在小阳村的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八月十号,又是天蒙蒙亮,兄妹四个听着蝉鸣蛙叫,趁着早凉,踏上了归程。

  大伯想问村里借驴车把他们送回去,被四人婉言拒绝了。大夏天的,谁都不容易,把他们送去县里,回头还要顶着大太阳回来,何苦呢?他们四个都是年轻人,多走几步路怕啥,全当锻炼身体了。

  他们四个回到机械厂家属区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大家收到成绩单前就填好了志愿,现在就等着发录取通知书了。没收到成绩单的考生,有的觉得高考无望,直接放弃了,准备找份工作;有的觉得自己还有余力再战,打算再拼一年,争取明年考上;也有少部分人觉得分数有问题,要求查分。

  今年大舅家的两个表哥也参加了高考,不过只有大表哥收到了成绩单,考了三百零八分。听说他的数学只考了十四点五分,但其他几门均考了七十分往上,让方立新三个佩服不已。

  大表哥年纪不小了,比方立新还大上五岁,这些年在东北做知青,至今没结婚,也没谈对象。或许是因为方立安的暗示,这些年一直断断续续地学习,没有放下书本。七七年高考时候分数低了些没考上,又学了半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表哥说是表哥,其实只比方立安大一岁,两人同届,特别贪玩,这些年也没好好念书,他没考上也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大表姐这些年因为工作和下乡的事情跟家里一直闹的很不愉快,前年终于谈了对象结了婚。这两年一直被婆家催着生孩子,精力都放在这上头,对别的事也不怎么关心。只是她对大表哥考大学的事情表现的挺不屑一顾的,可能终究是因为下乡的事情和他生分了,总觉得他这么些年是故意拖着不成家的,让她日子也不好过。二十八的人了,还硬是要参加高考,瞎折腾什么!

  八月底,各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纷纷寄到了考生们手里。大表哥来电,他考上了本省的师范大学,九月中旬去报到,到时会先回趟家。这个特大喜讯让姥姥和大舅妈忍不住喜极而泣,下乡多年的孩子终于可以回到他们身边了。

  第28章

  方立新和方立平这个暑假过得还挺充实,因为放假前,方立安在学校旁边的书店买了他们两人下学期需要使用的教材,不过对他们当然只能说是跟别人借的。

  两人暑假里一直吭哧吭哧地埋头苦学,有哪个地方不会的,直接问方立安,一个暑假下来,正好一人学完两本书。

  等回到学校正式上课之后,提前学习的好处就突显出来了。上课时只需要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相当于把这门课复习了一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仅如此,上课时老师提问,他们永远都是举手的那个,因为老师提的问题他们都会,给他们的授课老师留下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还能让他们在专业学习方面变的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好处多多。

  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方立安和方立平都是专业第一,方立新是专业第三。班主任激励他们,如果这学期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好成绩,很有可能会获得今年的奖学金。

  方立新深知,两个妹妹不用说,奖学金肯定妥妥的。为了奖学金(钱),为了荣誉(哥哥的面子),他只能起早贪黑,越发地刻苦学习,自觉极了。

  于是兄妹三人化身“拼命三方”,在校园里激烈地燃烧着自己的小宇宙。

  然而临近期末,方立平的校园生活出了点小状况,有个中文系的男生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当众表白,写情书,念情诗,打热水……

  方立安是从别人那儿听说的,什么“中文系的才子在追求化学系的才女”,还有人胡扯什么“文理一家亲”,乱七八糟的,什么说法都有。

  方立平一直没跟方立新和方立安说这件事,在她看来,大哥学习那么忙,在冲刺奖学金的关键时刻怎么能受打扰。小妹虽然聪明,但她还是个孩子,这种事情告诉她不合适。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