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55(1 / 2)





  大人,这是上月的账本,请您过目。杜鑫盘好账就立即给沈嘉送去,他们商行的幕后老板一直都是沈嘉,当然,宫中那位也算,只是那位是不会管商行的事情的。

  沈嘉也不会多管,他只是好奇第一个月盈利如何,看了账本的数字有些震惊,比他预料的多了一倍不止,为何销量如此之好?我记得二楼三楼的都是比较贵的东西,销量高的有些离谱了。

  咳,那个杜鑫微微低下头,尴尬地说:大概是不少人都认出了奴才,知道奴才身份的人基本上是不会空手而回的,甚至还主动介绍生意,所以想来下个月就会恢复正常了。

  沈嘉笑了起来,倒是忘了,咱们铺子里的活招牌其实是小杜总管啊,这样也挺好,以后就无人敢在铺子里闹事了,生意和气生财,他们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也不强求,长久买卖还是得靠货物的品质。

  您说的对,咱们既然打着皇家的招牌,肯定要童叟无欺的,总不能丢了皇上和您的面子。

  沈嘉觉得他有这样的觉悟也好,依旧提醒了他一句:虽说咱们铺子背景够硬,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生意讲究和气生财,不能占着自己的身份对同行打压知道吗?

  这您放心,奴才心里有数的,等交流会结束,会有越来越多的南方商人上京,咱们能弄回来的舶来品那些海商也可以,到时候自然是要竞争的,您放心,奴才会约束下人,不会让他们做规范规矩的事情。规矩是沈嘉定的,如果他们自己违反了规矩,那想也知道沈大人会如何做了。

  你明白就好,但若是有人欺上头来也不必躲着,按规章办事,有理有据就行。

  您放心。杜鑫再三保证,最后给沈嘉留下了几个大箱子,这些是奴才孝敬您的,都是从海外来的东西,算不上多稀罕,有些也就是当地常见的东西,不知您喜欢什么,随意送了些。

  沈嘉闻言多看了他一眼,挑眉问:你私人掏腰包的?

  是的,不过没花多少钱,许多还是用自己带过去的货换的。杜鑫坦白道,沈嘉也知道,他们出海都有携带私货,这点沈嘉不阻止,在给公家赚钱的时候顺便赚点家当,他觉得没什问题。

  他打开那几口箱子,什么样的东西都有,不知道是杜鑫摸不准他的喜好,还是他故意这么做的,他更偏向后者,毕竟杜鑫一个宫里出来的掌事公公,察言观色肯定是有的。

  除了海外的布匹饰物塞了满满一大箱,还有一些海外搜集来的种子、水果不耐放做成了果干,食物也有不少做成了耐放的干货,沈嘉从中发现了几样熟悉的大晋没有的食物,顿时来了精神。

  他挑出了那几样递给杜鑫:再派人出海,将这几样食物的种子带回来,越多越好!如果他没弄错,光是这几样食物就能大面积地改善大晋百姓的温饱问题,妥妥的社会进步!

  杜鑫不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但他去过海外,知道这些食物的作用,原本以为这些东西换个地方肯定种不活,但沈大人发话了,他肯定是要照办的。

  您放心,下一次出海的日子定在七月,年底就能回来,到时候一定给您带足够多的种子回来。

  到时候本官应该在广东,你们船直接在广东的港口上岸,到布政使府找本官,有些东西应该只适合那边种植,拿到北方来浪费了。

  杜鑫更加好奇了,为何沈大人连这些都知道?难怪他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在他见过的高官中,沈大人如此通透的可真少见。

  ?作者闲话:(今天行礼都收拾好了,车子都开出门了,准备带两个娃出去度假,结果小朋友晕车,高速都没上就回头了,好郁闷(# ̄~ ̄#))PS:好想去苏州啊啊啊啊!!!!

  第一百八十一章 宜出行

  杜鑫如今依旧住在宫里,他抱着厚厚的账本回去的时候正巧遇见了他干爹杜富成,脸上瞬间笑成了一朵花,追上去行礼:义父,您这是要往哪儿去?

  杜富成抬头一瞧是他,笑着打趣道:哟,这不是杜老板吗?怎么今日有空回来了?咱家以为你就住在铺子里了呢。

  瞧您说的,那不是铺子刚开业,里里外外都得盯着,有家也不能回,实在太想您了。

  得了吧,你在六安胡同那里安了个家别以为咱家不知道,不想揭穿你罢了,不过今日回来是有事还是?

  杜鑫呵呵一笑,这宫里有些本事的太监都在外头安家,有的还三妻四妾呢,干儿子干女儿一大堆,他只不过是在外头置办了一间宅子,不算出格。

  他笑着回答:这第一个月的账本做好了,刚送去给沈大人过目,想着也许皇上也想看一看,就带进来了。

  那可真不巧,皇上这会儿在接见六部尚书,肯定没空见你,不过可以让人先把东西送进去,看不看的皇上自由决断。

  那就劳烦您跑一趟。杜鑫直接将账本塞给他,两人如今名义上虽然是父子,可是已经没有他打的利益瓜葛了,杜鑫将来多半也不会回宫里伺候了,因此两人相处起来也少了几分拘谨。

  行,交给咱家吧,皇上曾说要给你赏赐,东西都给你选好放屋里了,快去瞅瞅吧。

  杜鑫高兴地应了一声,比起金钱上的积累,能得到皇上的赏赐才是莫大的荣幸,这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杜富成抱着账本进入御书房,今日朝堂之上发生了几件不小的事,一时决议不了,这会儿六部尚书还在打嘴仗呢。

  徐首辅惯常是那个最后发言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一般时候,他做了决定,只要不太离谱大家都乐于赞同,可今日,他刚说完自己的观点,工部尚书陈勉就立即反驳了。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见怪不怪了,自打两家生了仇,陈尚书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从前多儒雅多老实的一个人啊,现在浑身长满钉子,不仅徐首辅被钉过,其他大臣也没少被怼过。

  赵璋对此乐见其成,他原本提拔陈勉只是因为暂时没有可用之人,想着找到合适的就替换了他,没想到陈勉竟然给自己这么大的惊喜,有他在,要平衡徐首辅的势力就容易多了。

  因此,这段时日以来,众人发现陈勉大有取代沈嘉成为皇上新宠的趋势,也有人说,沈嘉马上就要离京了,将来这朝堂上屹立不倒的人恐怕要换成陈尚书了。

  陈勉,公归公,私归私,不可混为一谈,你如此公私不分,根本没资格坐工部尚书这个位置!徐首辅愤怒地指责道。

  陈勉面上一点没生气,反而露出一点惶恐,首辅大人见谅,下官也是实话实话,并非公私不分,且这朝堂上的事情都是公事,下官岂会与私事混为一谈?

  哼,没有最好,陈大人莫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伤了同僚的和气!

  那是自然,下官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一点小事不会计较的。可是在陈勉看来,他亲妹妹的死可不是一点小事,大理寺查了近一个月,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前北陈王妃是在自己的屋里跌倒的,当时身边只有她的贴身丫鬟,她摔倒后就早产了,稳婆太医也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的,可是难产这种事根本不等人,好不容易生出个虚弱的女婴,就大出血而亡,这一点太医的诊断不可能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