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51(1 / 2)





  沈嘉觉得他们的思想才有问题,从私塾毕业,就算考不中秀才也是个能识字能明理的人了,这样的人去铺子里做事难道不够格吗?

  有官员忍不住反驳道:非也,读书人怎么能去经商?太掉身份了。

  沈嘉冷哼一声:多少读书人考一辈子都中不了举,当不了官,他们难道就不要吃饭不要生活了?人首先得有能力活下去才有资格去做别的,如果成了亲有了孩子,他还应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连这个都做不到,枉为男人,还提什么科举?

  在场有些官员就是靠全族人供出来的,他们自从读书开始就不曾关心过读书以外的事情,所以许多官员爱钱的同时又嫌弃钱财的铜臭味,印证了那句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沈嘉不想与他们争辩,老顽固的思想是很难改变的,他创办报纸,让百姓自学认字,也许短期内看不出成果,但只要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好的。

  创办学堂这件事毕竟只是小事,大家就算觉得没必要也不会真的反对,至于这些贫民子弟将来是从商还是入伍,他们也不太关心。

  阶级社会里,官员看不起底下阶层的百姓是真正常的,他们也有这个资本。

  已经走了一圈了,各位可有意见要提?逛了一整圈下来,不少官员已经累的走不动了,他们没想到这一片竟然这么大,而且商铺与住宅分开,中间除了要修建宽敞的道路外还会建一片仓库,将来会是个物流中转站。

  沈大人,下官有句话不吐不快。工部的一名员外郎站出来说。

  沈嘉点点头,示意他说。

  臣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大人您是收了商户的银子建了此处,虽说此举英明,可收了钱就得办事,您马上就要出京赴任了,那这里该如何进展下去了?这话里的潜台词是:您拍拍屁股走人了,这万一是个烂摊子,他们这些人岂不是无辜受罪?

  这话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连陈勉也发愁的很,上次胡商的案子还好顺利查出真相,否则这边恐怕没有一户商家敢来了,到时候他们集体来要银子,工部一个穷衙门上哪赔钱去?

  这也是今日本官带你们来此地的原因之一,你们也看到了,这里很大,将来能容纳的商户很多,为了维持秩序,这里必须要设个新的衙门,谁要是愿意可以自荐一番。

  等等,沈大人,这这商户不是应该归户部管吗?咱们建好了宅子就可以交差了呀?

  是啊,咱们工部何时插手过其他衙门的事情了?

  沈嘉挑了挑眉,加重语气说:这是本官能给你们争取来的机会,你们自己考量,本官并不勉强。

  这明显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沈大人要来的官应该不小,谁不想升官?

  可是来了这里他们还算工部的人吗?一旦脱离了工部,他们就要与这一处绑死了,成天与商户贱民打交道,他们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别人的事与你何干

  官场上职权分明,尤其是六部,该是谁的就是谁的,除了出了事撇责任的时候,如常都将自己的权利把的牢牢的。

  沈嘉敢从户部嘴里夺食,光是这份勇气就很令人佩服,但仔细想一想,这商贸区是他一个人费劲建起来的,商户也是他找来的,户部连一文钱都没掏,凭什么要把好处让给他们呢?

  这里不可能由工部一个衙门说了算,但也不能撇开我们由着户部白占便宜,而且也并非你们想来就能来,起码得了解一些庶务,否则连茶和水都分不清楚,来了只会添乱。沈嘉说完,扫了众人一眼,有人沉思有人不屑,不管如何,这里是他建起来的,必须要掌控在他的人手里,户部那边肯定会争一争,所以也不能完全撇开户部独占好处。

  沈大人,十大商行的东家都在外头求见您,请您抽空接见他们一次。一名衙役捂着胸口跑过来,笑得满脸开花。

  沈嘉先询问了陈勉的意见,工部明面上已经是陈勉做主了,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

  陈勉点头,发话说:那就让他们进来吧,不知这里面可有适合接待他们的地方?

  许然最了解这里,当即回答道:回陈大人,不如移步到前边的衙门,那栋楼已经建好了,且最是宽敞。

  那就走吧。

  行政大楼太显目了,每个进入这里的人第一眼都能看到,但远看和近看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

  这栋大楼形状就建的很特别,加上前院格外宽敞,可以停上百辆马车,楼一共三层,第一层格外宽敞,空荡荡的像是还未建成的模样。

  沈嘉解释说:这里是接待大厅,之后会划分一些单独的区域出来,咱们到二楼吧,那里有间大厅堂足够容纳几百人。

  看来沈大人对此处的发展很看好啊。陈勉知道,沈嘉做事是有规划的,除非是预料到这里将来会很热闹,否则也不会浪费钱建个这么大的衙署。

  商贸城自然人要多些才生意兴隆。

  上到二楼,大家从栏杆处往下看,才看到一楼来了一大群人,打头的个个都穿着富贵,体态丰腴,瞧着就是富里流油的大商贾。

  长安城的这些大东家几乎都是贵族出身,没有普通商户的言行穿衣限制,因此也成了许多小官羡慕巴结的对象。

  只是文官清高,心里羡慕嘴上也必然会做出一副嫌弃的姿态。

  请他们上来吧。沈嘉朝下方喊了一声。

  众人抬头,那些原本还抬着头走路的商贾纷纷换上了笑脸,撇开侍从小跑着上楼,包围着沈嘉奉承着。

  官场上的阿谀奉承会更委婉,文官们也喜好捻诗拽文,但商人可就直白多了,把沈嘉夸的快要飞上天了。

  咳咳,各位老板还是先见一见工部尚书陈大人吧,有话进去再说。沈嘉善意地提醒他们,要在这京城混,六部尚书都得巴结着,陈勉性格再好,也不喜欢被人忽视至此。

  众位大老板这才看到站在沈嘉身后的陈勉,都在这地头上混的,陈勉他们当然认识,他升官时在场的全都送了重礼道贺过的,此时见他一脸郁闷的模样,一个个都尴尬的不行。

  原来陈尚书也来了,该死该死,我等眼拙,不知您也大驾光临了。

  这也怪不得他们,沈嘉一身红色官服,肤白貌美,站在一群糙老爷们中间太显目了,而且这些商人本就对沈嘉推崇不已,都知道他是手握大权的高官,而陈勉虽然升至工部尚书,平日与他们的交集却不多。

  陈勉无意与他们过不去,摆摆手,先一步进了会议室。

  各位大老板的来意很简单,就是想看看这里建成什么样了,之前可没机会进来瞅瞅,光是高听途说的消息,今日知道沈大人过来,他们便结伴来拜访了,本以为会被拦在外头,给守卫塞了十成的好处,最后竟然如此轻易地进来了。

  大气!有人赞了一句。

  甚是宏伟。

  精巧不足,但胜在气势磅礴。

  一句句赞美丢过来,沈嘉也开心了,建这栋楼时并不知道将来能否用得上,而且耗费的资金是最大笔的,专门聘请了长安最有名的施工队伍,所以才能建的如此迅速,最后还因为结构太过简单差点打起来。

  对方认为那些板板正正的柱子与房梁太丑了,不雕刻点东西实在对不起他们的名声,可沈嘉要的就是这样简单大方的风格,当然不同意。

  陈勉坐在主位,听沈嘉与那些商人谈判,内容枯燥无味却又很高深,许多东西他都听不懂,涉及到经济与钱财,听着更像是他兄长平日做的事情,为何官员还得懂这个?沈嘉自小学的都是些什么啊?

  等沈嘉游刃有余地摆平那群要求极多的商人,陈勉已经坐的不耐烦了,他从不知道庶务如此无聊,难怪这里得找个机灵的官员过来,一般的人可镇不住这些油嘴滑舌的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