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6)(1 / 2)





  魏锦容感慨道:沈大人的善心真令人动容,他们能遇到你是他们此生的福气。她也许能理解皇帝为什么钟情于一个男人了,这个男人有才有貌,有正义有善良,又不缺手段,这样的人谁不爱呢?

  沈嘉看完名册又让人将这些人带过来见了一面,粗粗地面试了议论,然后就从名单里划走了二十名太监,直接领着出了宫。

  这二十名太监事先并不知道他们的前程被人改了,也不知道以后他们的生活将脱离奴才,活的像个真正的男人。

  等进了户部,沈嘉将人带到还在装修的办公室外,指着挂上去的牌匾对他们说:我不管你们以前在宫里是做什么的,是伺候谁的,又是哪一派的人,出了宫,你们就是我沈嘉的下属,也是这慈善基金会的一名普通小吏,你们将卸去奴才的身份穿起官服,虽然只是最末等的小吏,但这是你们唯一一个能堂堂正正做男人的机会,现在我问一句,这个机会你们要吗?

  所有人都愣住了,反应不过来,沈大人的话都很好理解,他们听懂了,但是却又不懂,他们以后就不是奴才了?能当官?还能做个正常的男人?

  有个三十几岁的太监泪流满面地问:大人,奴婢奴婢是无根之人,如何才能做真正的男人?

  你们觉得真正的男人是什么样的?沈嘉开口问,不用他们回答,他自己给出答案,我觉得,只要能抬起头来走在路上,能凭自己的本事生存下去,做个有用的人,就算身体残缺又如何?多少身体正常的男人活的还不如一个人,你们是想回去继续做奴才,还是呆在这里做身体有残缺的男人?

  这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没人会愿意卑躬屈膝给人做奴才,在宫里听起来美好,前途也是有的,可以往上爬,最终坐上掌印太监的位置,大权在握,但那又如何?哪里有在宫外的天空广阔自在?

  二十个人齐齐跪下来,诚心诚意地道谢:多谢沈大人给我们机会,我们此生定要不负大人提拔栽培之恩!

  沈嘉亲自教他们这个衙门是做什么的,这是个全新的衙门,做的事情也是他们所不熟悉的,所以每个人都学的很认真。

  沈嘉第一时间让人统计出收到的捐款,按数额从高到低排列,然后请了工匠做了十块牌匾,上面写着慈善之家四个鎏金大字,还盖了衙门新刻的印章,代表这是朝廷的嘉奖。

  然后找了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沈嘉请了一支仪仗队,敲锣打鼓地将这十块牌匾送进了那些人的府中,引得全城百姓争相围观,很快这十户人家的好名声就传出去了。

  魏舒也在这十人当中,他把牌匾挂在了书铺的大堂中央,盯着上面的字久久不能回神,他捐钱的时候也知道朝廷一定会给与嘉奖,什么方式都有可能,送牌匾当然是最省钱省力的一种,但真正收到这个心情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他回想这几个月来沈嘉所做的一切,轻轻松松就将民心调动起来,轻轻松松就让有钱人自动掏出腰包,轻轻松松就让这些掏钱的人满心欢喜,甚至还有人后悔没有多捐钱。

  这就是一个很好适应了官场并且能扭动干坤的官员,想当年他也以为自己会成为这样的官员,结果却连最初的阶段都没熬过去就因为傲气而离开了官场。

  这些年不是没有后悔的时候,他不在乎身份贵贱,但一个商人所能做的又怎么能与一个官员所能做的相比?如果他当年没有离开官场,就算一直不能升官,他也能很好的造福一方百姓。

  掌柜一脸笑容地过来给魏舒道喜,老爷,属下听说下一期的报纸中就会把捐款的人名登报了,到时候就全大晋的人都知道您的善举了。

  魏舒掀起眼皮,有些尴尬地说:不过是一万两而已,哪里用得着如此?

  话不是如此说的,全长安城也没几户人家捐的比您的多的,您可是榜样呢。

  魏舒好笑地看着他,打趣道:才认识沈大人几天,你连榜样都知道了,以后岂不是要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掌柜笑呵呵地回答:沈大人聪慧又善良,您以后要是不用我了,我就投靠他去,我可听说沈府的待遇极好,多少人想进都进不了呢。

  魏舒可是听说了沈嘉的壮举,从后宫里找来了二十名太监充当属官,朝堂上的官员都没反对,但私底下却没少耻笑他,也有御史觉得沈嘉此举破了规矩,太监按礼制只能供皇室宗亲驱使,沈嘉不过是个小小郎中,凭什么用太监?

  不过皇上亲口说了,那些被沈嘉带走的内侍已经全部消除奴籍,以后只是一群身体残缺的正常官员,只要奉公守法,兢兢业业做事,待遇与平常人无异。

  宫里,多少太监眼红,早知道是这样的好事,他们挤破头拼尽家财也要弄到一个名额,就连杜总管都恨不得摘了头顶上的帽子出宫投靠沈嘉去。

  赵璋在批阅奏折,眼瞅着他的贴身老太监在他面前叹气了二十来回,忍不住说道:你要是想出宫,朕可以成全你。

  杜富成知道他并不生气,陪着笑脸说:皇上,老奴可不舍得离开您,只是为沈大人此举而感叹罢了,古往今来,能如此用人的怕只有他一个了。

  赵璋想到沈嘉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可不是,谁有沈嘉大胆啊?平日里大臣们很少会注意到后宫的奴才,除非是在他身边伺候的,否则连见到都觉得晦气,也只有沈嘉肯为这些人筹谋出路。

  其实以沈嘉的想法,太监这种职业根本不应该存在,就因为皇帝怕戴女帽子,就要让伺候的男人生理阉割,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而且自古乱政的乱臣贼子,有多少是与太监有关的?事实证明这个职业根本不应该有。

  不过雇佣太监跟取消太监是两码事,朝臣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沈嘉大发善心,却不能任由他完全颠覆规矩。

  杜鑫应该出海了吧?赵璋换了个话题说。

  是的,上次送信来是三日前收到的,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出海半个月了,这一去至少半年才能回来。

  赵璋小声说:希望一切顺利。

  他刚提起笔,外头守候的小太监就进来通报说:皇上,凌指挥使回宫了,在外求见皇上。

  赵璋眼睛一亮,放下笔,起身说:快请进来。凌靖云这一去也几个月了,也不知会带了什么消息回来,之前那两起刺杀案一直没有结案,但那之后也没有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是否像沈嘉说的那样,那批刺客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凌靖云风尘仆仆地进来,跪地行礼,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账本递给皇帝,皇上,这是臣在岭南得到的账本,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经足以说明南靖王瞒着朝廷在偷偷招兵买马,野心之大不得不防。

  赵璋看到账本的封面已经破了,里面的内容竟然是一本用于购置武器的明细,他吩咐杜富成,去请沈大人入宫,账本的事情还是他最精通。

  杜富成急忙派人去请沈嘉,心里着实惊了一下,他伺候过两朝皇帝,自然知道先帝与南靖王之间的恩怨,南靖王被送到封地时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居然已经能招兵买马了,难怪敢刺杀皇上,这是等不急了吧?

  再说说岭南的情况,那边的百姓生活如何?

  出乎意料,前些年,臣到过福建泉州,那边有大海港,百姓生活还算富足,那时候听说,再往南去就是不毛之地了,百姓只能靠出海打渔为生,而且匪寇出没不得安宁,南靖王府因为兵力弱,根本管不住这些匪寇,甚至还有海贼上岸掠夺,百姓过的民不聊生。

  但此次臣亲自踏入岭南的土地后,发现与传言有异,虽然岭南人口不多,百姓生活艰苦,但官府与王府皆过的十分奢靡,匪寇不断,海贼也时不时侵扰,可臣暗访多日,发现这些匪寇虽然经常出没,却不伤人命,海贼也是如此,只抢夺粮食和金银,并不伤人,稍加查探,才发现这些都是南靖王府养的私兵,分散在海上与山林里,人数足足有好几万,而且这个人数还在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