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3)(2 / 2)

  沈芃自己知道,张禄能够弄到一个后勤的位置,还多亏了沈嘉帮忙,否则就当真要扛着枪上战场与敌人拼杀了。

  姐弟俩在家门口分开,沈嘉坐上马车去户部,这段时日,各地的相册报表陆陆续续送来了,户部所有人都忙得昏天暗地。

  冯丘贵也很忙,他负责的商税改革一直在不断的更新中,目前还没有完全定案,但是皇帝给了最后的期限,要求在年底前必须把完整的方案讨论出来,明年便开始实施,因此他这段时间都住在衙门里,熬出了一对大大的黑眼圈。

  沈嘉刚进户部,佐姜毅就跑到他面前,焦急地问:大人,您今日是不是没上朝?

  沈嘉咳嗽两声,昨天是他的生辰,赵璋白天没空,于是两人晚上过了一个浪漫的夜晚,红酒烛光,温香软玉,今天一早自然是爬不起来的,所以特意告了假没有去上早朝。

  怎么了?早朝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与我有关?沈嘉好奇地问。

  佐姜毅看看左右,把沈嘉拉到里头,关上门才紧张兮兮地说:不知道谁提了一句,说是会计司也成立了这么久,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没有必要存在了,不如打散了重新归回原来的衙门,若是这样,咱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沈嘉好笑的问: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朝上那么多人,咱们户部的人也不少,难道就没有传出话来?这根本瞒不了人。

  佐姜毅压低声音说,尚书大人一回来就把大家喊去了,现在还没出来,大家也都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风声,一个个人心惶惶的。

  沈嘉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我肯定会给你们定好前程,我从不亏待跟了自己的人。不过这件事多半是假的,会计司又不单单只有一件事情做,以后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您这么说我就安心了,反正您去哪我就去哪,您别落下我就行。

  沈嘉打趣道:那如果我去了别的衙门,你也要跟着我去?你这一身才学不放在户部太可惜了,好好干,将来如何谁也不知道。

  佐姜毅被他夸赞红了脸,但心下大安,不过还是好奇地问:大人要去其他衙门?

  不知道啊,看皇上的安排。沈嘉记得赵璋说过要让他去工部,但也不知道他改变想法了没有,他自己是无所谓的,在哪个衙门不是做,而且他觉得自己去工部也有许多事情做。

  沈嘉刚坐下来翻开公文,何彦就拿着一叠报纸进来了,放在他的面前:老爷,这是四海书铺刚刚送来的报纸,来人还问您之前说的精装版什么时候能好。

  长安城内的报纸已经开始用预订的方式了,沈嘉是花钱在四海书铺订的,所以每个月报纸出来书铺都会第一时间给他送来。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待遇,大多数人订了报纸,还是要当天去书铺拿的,沈嘉也给魏舒提议过,请几个小工负责挨家挨户送报纸,被魏老板拒绝了,理由很简单:赚的钱都不够付派送员的工资的,商人魏老板怎么会做亏本买卖?

  你等一下跑一趟书铺,找魏老板,跟他说,精装版的底稿已经做好了,隔两天就会送去给他,但是有一点,定价必须按照朝廷的来,不能多收一文,这个钱的八成都要收归朝廷,书铺拿两成,必须和

  他说清楚。

  何彦答应下来,见他开始办公也就不打扰他了,自己出门走路去了四海书铺求见魏东家,说了这件事。

  魏舒刚从外地回来,全国二十几家的四海书铺已经都能正常销售报纸了,精装版的消息刚传出去就有许多人来问了。

  他原本以为四海书铺会是将报纸带入民间的第一人,也因此能够得到足够的声望,没想到百姓们先知道了有报纸这样的东西才知道四海书铺,得知四海书铺有报纸卖,根本没让他费心宣传就生意好到爆。

  虽然结果是一样,但这令他有些挫败感,感觉并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报纸的功劳。

  这一整年的业绩比去年整整翻了一番,这样的销售额对大商家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甚至魏家得知消息后好几次都找上门说要让他认祖归宗。

  魏舒得到了实惠的好处,自然不在乎精装版分成的事情,两成也绝对不少了。

  何彦怕他误会,告诉他,这精装版到时候卖的钱,我家大人决定全部捐给西北,会作为抚恤金发到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家属手中,也算是为我们大晋做出一点贡献,也对得起当初报纸的号召力。

  魏舒一想就明白了,当初朝廷征兵就是因为在报纸上刊登了征兵令,全国积极响应,原定只征十万士兵,后来也征到了十五万,而且全都是身强体壮的青年,西北的消息频频传来,报纸每一期上都会刊登战事最新的进展,有胜有败,那些送去战场的新兵,自然有许多人马革裹尸,这辈子都不可能回来了。

  他叹了一口气说,既然如此,我那两成利也不要了,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我是四海书铺也享受了将士们的庇护,自然该有所表示,除此之外,我再拿出一万两给将士们买棉衣,虽然杯水车薪,但也是一点心意。

  何彦听完很高兴,因为他知道沈嘉最近正在筹备一件事,就是面向权贵富商搞一次募捐。因为前线的将士们缺少棉衣,朝廷供应不出来,沈嘉准备从民间入手,而且可以不用银两,棉布棉花都行。

  像魏舒这样的大户,拿出一万两银并不算多,有一就有二,只要十个人里有一个人捐,募集到几十万两不成问题,不仅能改善将士们的穿衣问题,说不定还能往前线多送几车粮食。

  户部里,沈嘉刚忙完一批公文就听说周尚书喊他过去,他不知道是什么事,但联想到左佐姜毅的话,猜测是与今日朝会上的事情有关。

  周尚书还是那个看似平易近人实则防备心极重的人,看到沈嘉进来,淡淡的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说,坐下说吧。

  沈嘉先行了礼,然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问:尚书大人喊下官过来是有什么吩咐吗?

  有件事情你要知道一下,今日早朝上,礼部尚书提出会计司已经建立了快一年了,事情也做完了,可以解散。你这个会计司长也可以回到原职,继续管着账目核对的事情,正好年底了各地送上来的账册多如牛毛,人手不足,你算的快,能帮忙核对账册再好不过了。

  沈嘉疑惑地问:难道皇上同意了?年底才是会计司最忙碌的时候,楚尚书不知情也就罢了,大人您没告诉他们吗?

  周擎当然没说,沈嘉的官职虽然是五品,是他的下属,可是会计司的事情自己一点也插不上手,甚至他还弄出个自己不熟悉的记账方式,为了跟上政策,周擎还要偷偷学沈嘉那套账,如果会计司能撤销,他当然高兴。

  皇上没同意也没反对,只是这件事不止楚荣威一个人同意,内阁大半人都表示附议,撤销是迟早的事情,你要有心理准备。

  不,周大人,下官觉得会计司不会撤销的,明日上朝我会与皇上亲自说明。

  如果是其他的五品官可没这样的底气,周擎想到他和皇上的关系,更加不待见他了,这样的关系户还是趁早弄出户部为好。

  周擎又与他说了些公务上的事,才挥手让他离开。

  沈嘉走后,周擎的幕僚走了出来,坐在沈嘉刚才坐过的位置,低声说:大人,过几天小周大人就要回京述职了,您不是说要将他调入长安为官吗?

  是啊,原本想等他任期满了再调动,可你看他同期的沈嘉、曹瑞文都升了官,再不运作一番,以后就被那二人远远甩在身后了,而且我也需要有个得力的帮手帮忙制衡沈嘉,他太能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