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4)(1 / 2)





  赵璋已经习惯了她对自己的态度,曾经自己是她最宠爱的小儿子,可是太子死后,她把一切希望强压在他身上,往日的亲昵瞬间消失了。

  最初他亲政的时候,太后甚至执意要垂帘听政,后来一群老臣跪在慈宁宫拦住她才让她放弃了这个念头,但也因为这件事,她觉得儿子和自己离心了,甚至连原先定下的妻子也不要了。

  太后听说了什么?您只听到了朕发作蒲国公,又是否知道蒲坤鹏这一趟出去给朕制造了多少麻烦?贪污受贿,草菅人命,夺人妻女,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杀头大罪,朕信任他才让他代朕巡边,可他就是这么办差的吗?你们总说我不给他机会,不给他实权,朕给了,可结果呢?赵璋愤怒的双眼通红,两边的宫女太监齐刷刷跪了一地。

  蒲太后深深吸了一口气,语气温和了一些,鹏儿是有错,但他到底是你表哥,你外祖父中年丧子,就这么一个嫡孙,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怎么承受的了这种打击?

  赵璋想说,那些被蒲坤鹏害死的男男女女哪个没有父母亲人?他们哪个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就他好贵,别人就该死吗?

  但赵璋知道太后帮亲不帮理,否则也不会把蒲坤鹏纵容的无法无天。

  他叹了口气,蒲家还有庶子,虽然不如嫡子好贵,但朕瞧着坤羿坤都他们也不错,大不了过几年等这件事平息了,朕再给他们安排点事情做,母后以为如何?

  蒲太后捏着双手,瞪着皇帝,问:那鹏儿呢?就这么死的不明不白?

  赵璋目光深沉,语气不善地说:母后想如何?他一个罪人,死了朕不追究已经是靠在您和外祖父的面子上,难道还要朕下旨封赏不成?

  蒲太后提议说:那就追封他为一等国公,再封添哥儿为世子,定陕西杜指挥使、御林军副统领一个保护不力之罪。

  不可能!赵璋不容置疑地说:除了那世子之位,其他的朕都不会同意!朕还有公务,就不送太后了。

  你

  赵璋转身离开,逛了一圈御花园遇到了两名宫妃,在她们欣喜若狂的目光下落荒而逃。

  虽然他不喜后宫妃嫔,但也知道是自己对不起她们,让她们大好年岁就被关在后宫里守活寡。

  进了御书房,赵璋刚坐下就听杜总管来通报,皇上,宁妃娘娘来了,她说一定要见您,否则就在门外守着不走了。

  赵璋揉了揉眉心,他就知道弄死蒲坤鹏后会有一系列的麻烦,要不是为了沈嘉,他原本打算采取更温和的方式处理这家人。

  让她进来。赵璋知道这一面逃不掉,不过对待宁妃他可没有对待太后时的耐性。

  宁妃飞奔进来,跪在地上哭诉道:皇上,您一定在为臣妾兄长做主啊,他死的太冤了。

  赵璋黑着脸问:他冤在哪?

  宁妃一时顿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在她看来,堂堂蒲国公世子稀里煳涂死在外头,肯定是有人设计的,若真是死在床上,还是死在自己抢来的女人手里,那蒲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宁妃理清思路,梨花带雨地说:皇上,兄长可是替您巡边,不管如何,他代表的是您的脸面,就这么死了,岂不是打您的脸吗?

  朕可没让他出去欺男霸女,贪污受贿,要说打脸,蒲坤鹏早就把朕的脸面丢光了!

  可是皇上,他也是您的表兄啊!

  朕不缺兄弟。皇帝冷酷地说,当年,他连自己亲兄弟都能杀,一个表兄算什么?

  宁妃听他这么说,心也冷了,再想想这几年他对自己的冷待,口不择言道:皇上,您是不是早就对蒲家不满了?臣妾知道,因为太后娘娘强压着您娶我,您反抗不得,虽然最后臣妾只得了个妃位,但您肯定心生不满,加上兄长纨绔不懂事,您早就想惩罚他了,如今他死了,您说不定还要赞一声死的好,这几年,我也看清了,您不是有隐疾,只是心有所属而已,能让您牵肠挂肚却又无法纳进宫来的人,肯定是求而不得的,呵呵,可怜我平日还对其他妃嫔斤斤计较,殊不知我们的敌人根本不在宫里

  宁妃一口气说了许多话,原本她是不敢说的,可是今天被赵璋的态度刺激的脱口而出了,说完她也不后悔,反正没有帝王宠爱,她在宫里生不如死,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放肆!赵璋心里对后宫的女人是有愧疚的,不管她们是自己愿意进宫的还是被逼着进宫的,入了后宫,她们这辈子只能在那方寸之地守活寡,赵璋不可能无动于衷,但那不代表她们能对自己随意表达不满。

  来人,送宁妃回宫,禁足三个月,抄宫规一百遍,任何人不得探视!

  宁妃疯疯癫癫地笑了起来,表哥,我自幼便喜欢你,一心一意想嫁你为妻,为何你变了呢?哪怕你骗我一句也好。

  赵璋背对着她,并没有给她想要的反应,他确实可以用甜言蜜语哄骗后宫妃嫔,甚至也可以临幸她们,雨露均沾,或者弄个女人进来椒房专宠,但这些有什么意思?他想要的从头到尾只有那个人而已。

  应付完宁妃,赵璋终于清静了一些,开始思考之后该怎么做,要让蒲坤鹏死很容易,但该怎么清算蒲家就难了,他还得考虑到母后的心情。

  虽然不是没有硬手段,但对待生养自己的母亲,赵璋总是会心软几分的。

  拿起一份奏折,内容又是罗列蒲家的罪名的,似乎大家都有了默契,想趁这次蒲世子之死,将蒲家一网打尽。

  丢开奏折,赵璋去书架随手拿了一本史籍坐到窗边看了起来,越看越寂寞,高声吩咐:来人,传翰林院侍讲进宫伴驾。

  沈嘉接到旨意不敢耽搁,整理了一下形容就立即进宫去了。

  一路走着进宫,宫里的太监走路极快,沈嘉大步跟上,走了一段就满身汗了,还不能有怨言。

  到了御书房门外,杜总管候在门口,看到沈嘉像是看到了救星,沈大人来了,皇上在里头,您快进去吧。

  沈嘉有些心虚,忙悄声问:杜总管,不知皇上召唤有何要事?

  这咱家也不知道,不过今日早朝上,为了蒲世子意外身亡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太后和宁妃娘娘又来过问,皇上估计有些心烦意燥。

  沈嘉提着心进门,头也不抬跪在大殿中央,行礼问安,许久没听到回应,他微微抬头,想看看赵璋在做什么,结果龙椅上空荡荡的,倒是耳边传来一声轻笑。

  沈嘉转头看去,就见赵璋半躺在一张美人榻上,窗外阳光正好,逆光看不清他的神色,不过能笑出来应该就说明心情没有太糟。

  他移动了一下膝盖,朝他又磕了个头,心里把这种礼仪制度骂的体无完肤,抬头时面上笑盈盈地问:皇上是想要微臣陪您看书吗?他已经看到赵璋手里拿着的是一本闲书,而刚才扫了一眼书桌,堆的满满的奏折,也不知道他哪来的闲心看闲书。

  虽然朕说了无需侍讲学士每日进宫应卯,但偶尔为朕读书解惑还是少不了的,平身吧,替朕读一读这本书。

  沈嘉起身走过去,接过他递来的书,随意扫了一眼,看得出来是一本野史,讲的还是前朝某位皇帝的风流史。

  他捧着书站在一旁开始朗读,他声音清透,字正腔圆,身姿挺拔,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赵璋烦乱的心思也渐渐平复下去。

  沈嘉读了十几页,眼角余光瞥见赵璋歪头看着窗外,也不知道神游到哪去了,于是看到令人面红耳赤的片段就故意跳过去,只挑正经内容读。

  又过了一刻钟,赵璋回神,不咸不淡地问:连个书都读不好,你这翰林学士不想当了吗?

  沈嘉反驳:臣自幼习官话,口齿清晰,怎么就读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