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6章





  孔宣说完,看完热闹的我们一家就回到了丹穴山。

  说起来,轩辕坟三妖是彻底完蛋了。眼下情势,想必女娲娘娘不会再找别的妖怪,去祸害冀州的小姑娘了。至于原著中杀妻弑子的纣王,料想他更没机会去祸害人家苏姑娘。苏姑娘可以在冀州开开心心地长大,爱嫁伯邑考嫁伯邑考,爱嫁雷震子嫁雷震子,爱嫁杨戬嫁杨戬……不想嫁人,也可以让小郑伦带她一起跑路。

  小破系统:有没有一种可能,苏姑娘压根不认识伯邑考、雷震子、杨戬这些人?

  我:注意领会中心思想。我的意思是,她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逼入宫。

  甚至成为仙族渡劫的炮灰,连命带名声都丢了、臭了。

  原著里,但凡有名有姓的都上了封神榜,偏就苏妲己这个大大的可怜人,是啥也没捞到。反而姓名一副,遗臭数千年。纯纯大怨种,太特么惨了。

  517,

  我在丹穴山,休息了半个月,在炎帝的不断催促下,终于启程,去了一趟朝歌城南六十里的轩辕宫旁。孔宣和我同时间离开了丹穴山。但他是大商的官员,且是外臣,不听宣不得入朝歌。就是朝歌城附近都不能过去。孔宣不耐烦应付大商的京官,尤其是那些成天小事往大了说的谏官。别看《封神演义》正本,大商官员不论文武,只分忠奸。到底是以原作者生活的明朝为蓝本。像孔宣这样的武将,只有在王朝生死存亡的时候才会被稍微重视一些。像如今太平年间,那就是被文官集团疯狂打压的对象。但凡孔宣被京城的上中下三层谏大夫瞅见,别说孔宣了,整个三山关守将集团都要被人家一锅掀了。

  孔宣带着金吒和木吒,还有灵珠子回了三山关。

  我孤身一人来到轩辕宫,将这边的登录点设置好。我将那三个小世界的情况告知炎黄二帝,然后抬头询问两位圣帝,要不要我套个光圈去朝歌城走一圈,帮他们这边打个gg。炎帝和黄帝连忙一人一手拉住我,让我不要乱来。他们已经托梦给陆地上的每一个凡人,也让下面的侍儿到人间去,提前做了宣传。只等登录点设置好,他们就去再大规模地布一次梦。这边直接就能开张“营业”。

  我没有固执己见。不过还是把我拿出了,提前让小破系统做好的宣传海报。轩辕与神农看过海报,觉得新鲜,也没察觉这玩意跟他们的宫宇庙堂不搭配,招个手就让下面的侍从童子取走,挂到了外头。顺便还让这些童子做好“引导服务”,将早早等在外围的人先行引去《第四天灾》登录点,带他们修行。这些沉睡了一个纪元的童子也可以借此机会,跟着修行,增长修为。

  我在《第四天灾模拟器》里做了设定。玩家种族与洪荒大陆这边的真实身份绑定。各种族界面大同小异,只是人族多了一个功德系统,方便他们成就神位。这个功能是为配合封神榜的一条不成文规则。封神榜上的神位不是固定不变,更不是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魂体的。当榜上之人不与人善,反而对人族、对这方世界有害。按照冥界那边的规矩,这些人或神灵死后将无法转世为人,会托生其他种族。种族的转变即将其“神位”名额自动剥夺。就像金吒、木吒,因为身上带了一半的凤凰血脉,一出生就从封神榜上踢了出去。属于他们的神位名额,会转移给功德最高却不在名单上的人族身上。

  搞定轩辕宫登录点,我转道去了不周山。这边已经聚集了不少妖族。当初在芙蓉峰拾荒、捡漏的散修,其中不少是妖族。在经过我和申公豹的极力宣传后,妖族中有大志向的都集聚到了不周山。熙熙攘攘的,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竟然已经建成了一座城池,很是兴隆。

  这座新生的城池,名称十分大方明了,就叫“不周妖池”。

  很意外的,我在不周妖池遇见了我那三十年“流浪在外”,从不知道着家的师父——西昆仑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洞主,度厄真人。

  第58章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518,

  三十年不见,我可想死师父了。师父他老人家呢?师父说他也想死我了。

  哎嘿,我们师徒果然是双向奔赴。

  519,

  我看见师父的时候,他正将《第四天灾》的宣传单拿在手上,跟两个我不认识的散修站在一起讨论。现在,我们师徒坐进了一家饭堂。我们聊起了过去这些年的经历。主要是我向师父汇报近况,师父偶尔谈及自己云游时的所见所闻。

  最后,话题来到《第四天灾》。师父颇为激动地对我吩咐道:“好徒儿,原先师父可惜你们师兄弟都没有仙缘,只能享受一番人间富贵。而今却是天降机缘。徒儿,你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切莫让它流走了。”师父喝了一口为给他倒的茶,继续说道,“为师已经在半个月前,去了冀州一趟。你师弟已经向冀州侯请辞,想必现在人已在朝歌。”师父拿起一张宣传单,指着上面一行楷书说道:“我看这单子上介绍,从不同的登录点登录这《第四天灾》,也是能通过搜索框搜索友人,加上好友,然后相聚在一起,结队做任务刷经验的。单子上说,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徒弟,有没有兴趣一起呀?”

  “师父也要进去吗?”我不答反问师父道。

  师父抚摸长须,颔首笑道:“学无止境,道亦无止境。师父而今不过天仙境界,自然想要再往上走一走。徒儿,你一定要学习师父这种踏实奋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