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见(五)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见(五)

钟宁怎么想,汪川也许知道,但在他看来,这不是他所需要考虑的重点。

虽说轮回世界已经不像是无限恐怖原著那般有着高的令人发指的死亡率,但也不是一个随意让人完成超人梦的地方。如果不是汪川和童芙二人殚精竭虑地谋划,中洲队绝不会过得像现在这样欢快殷实。

所以他不仅要改变,还要向着更加接近楚轩,甚至超越他的地方去改变。因为汪川知道自己没有那种人造人的天然优势,而且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他也不愿意把自己变成那种三无男。那么,就只能让自己站在一个“凡人”的角度上,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凡人,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不至于让包括感情在内的种种外界因素干扰自己的大脑,导致兄弟们以及整个中洲队陷入危险之中。

这一切,汪川不会去说,就算说了,钟宁也不会接受。黎明和祁岩或许能理解,却也不见得支持他,因为他知道,他到底还是会偏激,在兄弟们面前,他还是忍不住把自己放在一个老大的位置上,一个救世主的位置上,一个牺牲奉献的位置上。

这很自私,但人都是如此。

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达成不见。

不见,结合这部恐怖片的内容和主神明里暗里的提示,其含义已经很明确――让“我”的心理状态为“不可知”。就唯物主义哲学来说,“不可知论”是被否定的,但不见,恰恰就是要让这种“不可知论”成立。

在之前的试验中,汪川已经确认了一点,首先,不见与“造物者”以及“被创造者”的概念有关。所谓的“相信上帝”,其实就是相信自己是“被创造者”。这不是简单的有神论,在这两个概念体系中,可以说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相信自己是“被创造者”的,只不过不是被宗教概念上的神,而是被科学概念上的“规则”。对于轮回小队成员来说,因为全部来自于现实世界,几乎所有人都是接收着唯物主义哲学观成长的,即便有很多人其实不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在基本的逻辑习惯中,仍然属于唯物主义范畴,即承认规则的绝对性。

就像承认上帝的绝对性一样。

某种程度上,“被创造者”本身拥有对“创造者”天然的“敬畏”。比如教徒对于他们信仰的神,比如科学家对于他们探索的世界,比如环境保护者常说要“敬畏自然”。这也是这部恐怖片与“恐惧”有关的原因所在。

而除却这些“被创造者”,剩下的就是“创造者”,至于有没有第三种情况,以汪川现在的哲学视野来说还不清楚。“创造者”可以是被创造的,但在事实上却与“被创造者”等同。直白地说,假设这个世界真真正正有上帝存在,并且它创造了人类以及整个世界,是一个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真实的“创造者”,那么在它所创造的人类里,也可以有“创造者”的存在,并且即使这个人的生死甚至存在形式都完全由上帝来决定,但就“创造”这个概念本身来讲,这个人类与上帝的地位是等同的,他们都是“创造者”。

说的通俗一点,看过无限恐怖的人其实都能理解其中讲到的“盒子”理论,也即,作者创造的世界里依然可以存在作者,他同样可以创造世界。而且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相同点――至少汪川现在推断确实存在的相同点――即“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也就是说,尽管某个“创造者”在规则角度上讲是被创造的,他以及与他平行的所有人、物、事对于其创造者来说都是绝对可知的状态,但这个“创造者”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对于其上一级的创造者来说却是不可知的。

所以说,意识到自己是,或者决心要做一个“创造者”,是达成不见的先决条件。

而在成为“创造者”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老生常谈了――如何让自己的大脑中不出现关于上述所有内容的任何信息。

假设“不见”针对的就是像主神这样强大而全知全能的创造者,那么其被创造者在规则上的一切行为、记忆、动机都将无所遁形,尤其是大脑――虽然现实世界的人类对人脑还抱以谨慎、敬畏、惊叹、无法研究的态度,但就唯物主义观点来说,人的大脑终究属于科学的产物,也就是“被创造者”。其中的意识或许有成为“创造者”的可能,但就连自己成为创造者这件事本身都会被上一级“创造者”所知晓,那么他要隐藏在自己“造物”中,对于上一级“创造者”来说不可知的信息,该如何传递如何存在呢?一旦存在于脑海中就会被知道,就算之后使其变为不可知状态,但毕竟曾经存在过,对于造物主来说就已经被洞悉透彻了,隐瞒的必要性也失去了。

汪川在通过Lily对钟宁等人进行“副人格”搭建的时候,尽管那个假设存在的造物主仍然可以从汪川的脑海中知晓这一切的过程及动机,但在汪川退出干预后,“副人格”存在的事实已经成立,钟宁等人已经确实拥有了一个他们完全不知情,却又在意识层面真实存在的“副人格”――注意是意识层面而不是生物记忆和基本反射层面。从此以后,他们的“副人格”就真正进入了不可知状态,即便是假定存在的造物主也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副人格”究竟做了些什么。

回顾这一系列过程后,汪川发现,其实“不见”在达成以后,在“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事实上根本无法发生任何信息传递,或者严格来说――无法产生因果关系。创造者只相当于构建了规则,却无法让规则去主动产生变化。一旦“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发生了因果关系,甚至信息传递,那么不可知的状态就会被打破,不见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以人类的形态与思维,真的可能在不借助他人的帮助下,达成不见吗?

“先生,到了。”

汪川从沉思中惊醒,抬起头,已经看得到一片海,以及一栋海边的别墅,再往周围看去,已经基本没有了城市的影子,完全一副荒郊野外的感觉。

付了车费,汪川提着大旅行袋子――实际上是装着爱德华的身体,领着小萝莉Lily下了车,向那栋别墅走去。

那是他在网上黑下来的一栋海边别墅,也是他这几天准备安放爱德华并且作为自己基地的地方,至于他自己,则有可能还会到处游走,寻找能达到“不见”的灵感。

是的,灵感。尽管作为一个智者,汪川却知道灵感这种东西不是艺术家的专属,严格来说,智者也可以算有点艺术家的属性。人脑的局限性,势必让“灵感”这种东西在任何领域任何时候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

“我还是很好奇,你怎么知道我不敢让你杀死爸爸?”Lily跟在汪川屁股后面走着,有些漫不经心地说道。

“某种程度上,我拥有你口中上帝的全知全能,至少对于你的某些经历是这样。”汪川随意答道。

Lily怔了怔,她本以为汪川不会告诉她,却没想到听到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全知全能吗?意思是说……他在某些时间线上看到了自己存在的某段过程?毕竟对于人类来说,这已经算是全知全能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释了。

虽然不似咒怨那样纯粹在时间域上存在,但Lily既然是个恶魔,自然对时间域有着与人类截然不同的天然认知。

“你看不到你自己的吗?”Lily歪着小脑袋问道。

汪川顿了一下:“当然看不见。”

一人一鬼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直到汪川将所有的东西都布置好,安顿下来以后,他才松了一口气,身子软软地跌倒在床上――这张床被他挪到了巨大服务器组的前方,旁边则摆着一个柜子,放了大量的零食与饮水……巨大服务器组的屏幕特意安装成了倾斜向下的形式……然后他开始玩网游……

当然不是普通的玩,以他的黑客技术,在网络游戏世界就像是“修真归来在都市”一样的感觉,只要他想做到的事情,就没有做不到的,他在网游中所经历的主要事件,并不是打怪升级培养宠物洗装备,而是看各种各样玩网游的人。

这样一玩就是大半天的时间,而一旁的小萝莉Lily本是无聊地东张西望着,最后也渐渐被游戏的内容吸引过去,然后毫不在意地躺在了汪川身边看着他打游戏。

虽然是在美国,但汪川仍然特意登录了华国的互联网,因为他对华国人的心理因素感觉肯定更到位一些,而对其他国家的人可能就没那么了解或者准确了,不管是因为传统道德还是文化差异,都可能令他做出错误甚至荒唐的判断。

放松心情只是一小部分,网游更重要的,是可以接触一些沉迷其中的人类。因为就目前的科技来说,网游,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群体影响最大的“精神类幻术”了,虽然有更高级更仿真更易让人脱离现实的高科技产品,但那些的使用者毕竟太少,样本不足的话,整个判定系统的鲁棒性也会过低。

大部分人对网游的所谓“沉迷”,还达不到汪川想要的效果。因为很多人在网游中沉迷的原因,都来自于一种“现实补偿”。简单来说,网游其实比现实生活更死板,毕竟游戏所允许的自由度必然是有限的,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玩网游而不喜欢现实世界呢?

因为枯燥,因为不公平,因为没有希望,因为先天条件差,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因为……凡此种种,都是一种“现实补偿”,也即感受到了现实中的某些巨大失望,才对网游产生了巨大希望与期待。

这些人,并不是汪川想找的人。

玩了一整天的网游之后,夜幕降临,超于常人的身体素质令汪川对食物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在主神空间里有随意改变营养和能量含量的食物,在剧情世界中可没有,他只能通过量来弥补。

在消灭着足有普通成年人一顿饭三倍饭量的食物时,汪川关掉了网游,开始看。

当然不是普普通通地上网站,看封推,看排行榜,看新秀……他可以直接黑入各大电子书网站,可以黑入任何一个知名或不知名,甚至只是自己写着玩却从来没有发到公众平台上的作家的电脑。他可以读他任何想看到的电子文字。

甚至他一时兴起,会在某些作者未发表的文档后写一段自己续接的剧情――也完全不管这个作者是不是现在正在敲打着文字,然后就突然看到自己的文档下面莫名其妙地出现许许多多的文字……

就在这种白天玩网游,晚上看的生活中……汪川在床上躺了三天……